免疫力有问题,还会骨折吗?
免疫力有问题,还会骨折吗?
骨质疏松症的病因复杂,任何原因引起的骨代谢失衡都会增加该疾病的患病风险。与骨质疏松进展相关的常见危险因素有:绝经、衰老、结缔组织病、长期糖皮质激素治疗、长期过量饮酒等。
近年来大量研究发现,自身免疫功能紊乱导致的炎性因子增加以及多种免疫细胞功能的异常也是引起骨质疏松的重要原因之一[1-3]。因此,有专家提出“免疫性骨质疏松”的概念,用来强调免疫细胞在骨质疏松进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2]。
下面我们就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免疫系统如何影响骨骼系统,引发骨质疏松症。
免疫系统为何会影响骨骼
免疫系统之所以可影响骨骼系统,是因为二者高度相关[1,3]:
骨细胞和免疫细胞有共同的起源和发育位置:骨细胞和免疫细胞共处于同一骨髓微环境中,骨髓内免疫系统的发育依赖于骨细胞营造的微环境;
二者共享多种细胞因子、信号分子和转录因子;
免疫系统的淋巴系、髓系细胞以及相关细胞因子均能通过RANKL/RANK/OPG信号通路系统调控骨重塑,在骨质疏松的发生重发挥着重要作用。
免疫系统如何影响骨骼
成骨细胞、破骨细胞、骨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骨骼系统主要的构成细胞。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之间相互作用导致的骨形成和重吸收持续动态平衡的过程被称为“骨重塑”。这一过程受到免疫系统的严密调控,任何原因引起的免疫系统功能紊乱均会影响骨代谢过程[1]。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骨质疏松症与免疫系统介导的慢性炎症密切相关。因此,作为在炎症反应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固有免疫系统在骨稳态及骨质疏松症中具有重要作用。固有免疫细胞是炎症的主要影响因子,能够感知各种炎症触发因素,并产生多种促炎介质参与骨质疏松症的发病。其中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单核细胞、NK、中性粒细胞作为固有免疫细胞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多种机制影响骨代谢的调节[1]。如下图↓
图源:固有免疫细胞在骨质疏松症发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1]
除此之外,自身免疫性疾病与骨质疏松症也存在着关系,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强直性脊柱炎等疾病,也会影响骨代谢[4]。下面我们就以“系统性红斑狼疮(后文简称红斑狼疮)”为例,讲解一下红斑狼疮与骨质疏松的关系。
红斑狼疮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可累及全身各个器官或组织,骨质疏松症是其常见并发症之一,红斑狼疮导致骨质疏松的原因如下[6,7]:
红斑狼疮的疾病本身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骨代谢;
糖皮质激素是治疗红斑狼疮的基础用药,它是影响骨代谢的危险因素之一;
红斑狼疮患者的25-羟基维生素D水平显著降低,也就是说,患者可能会出现维生素D缺乏。而维生素D的缺乏,会引起机体的钙磷代谢调节失衡,加剧骨质疏松症并增加骨折的风险;
红斑狼疮患者可能会出现肾脏损伤,随着肾功能的下降,矿物质和骨代谢紊乱、骨矿化异常、骨强度下降,患者的骨质疏松发病率可能会增高。
总之,红斑狼疮患者出现骨质疏松的可能原因较多,骨质疏松会给患者的骨骼和关节造成损伤,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当出现骨质疏松性骨折后,也会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因此,这类患者不仅要重视疾病本身,也要重视血清25-羟基维生素D的监测,当发现维生素D缺乏后,遵医嘱予以治疗。
得了骨松,如何调节免疫?
维生素D是调节骨代谢的重要激素,可以促进肠钙吸收与尿钙的重吸收,促进钙盐在骨基质内沉积,同时它还能够调节神经肌肉组织的协调性,有一定的预防跌倒、减少骨折发生的作用。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由于疾病及自身的原因,常存在维生素D缺乏现象,也可能是造成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易患骨质疏松症的原因之一。此外,维生素D还具有免疫调节、抗炎等作用[5]。
因此,科学合理的补充维生素D既可以改善人体骨质疏松,又可以增强这类患者的免疫调节作用,改善患者的病情。
如何补充维生素D
科学合理的补充维生素D十分重要,补充维生素D的常用方式有“饮食补充、日晒补充、药物补充”。
对于“维生素D不足/缺乏”的患者而言,通过“饮食和日晒”补充维生素D可能无法满足人体所需,此时就需要通过药物额外补充维生素D。
临床常用的维生素D大致可分为两大类:1)普通维生素D;2)活性维生素D。
普通维生素D本身没有活性,需要在肝肾经过转换。
活性维生素D主要包括:无需经肝肾转化,可直接被人体利用的骨化三醇(如罗盖全);需要先在肝脏中进行活化的阿法骨化醇。
小骨提示
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有所不同(如,有些患者具有肝肾方面的问题,因此更适合选用骨化三醇),因此在选择药物时,要咨询临床医生,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
参考文献:
[1]龙婷,周惠琼.免疫骨质疏松症:固有免疫细胞在骨质疏松症发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23,27(7):497-502,F3.DOI:10.3760/cma.j.cn141217-20230213-00038.
[2]蔡俊民,周后德.免疫性骨质疏松及其研究进展[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22,38(7):558-566.DOI:10.3760/cma.j.cn311282-20220302-00124.
[3]马聪,杨越华,郭源源,刘平,傅德皓.免疫骨质疏松学:一个基于免疫学的骨质疏松新概念[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22,39(2):406-408.DOI:10.3760/cma.j.cn421213-20210615-01177.
[4]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2022)[J].中国全科医学,2023,26(14):1671-1691.DOI: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121.
[5]常志芳,冯成龙,史晓霞,王永福.免疫与骨质疏松的研究进展[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5,(4):508-513.DOI:10.3969/j.issn.1006-7108.2015.04.026.
[6]耿雅璐,张风肖,林玮,王佳兰.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骨坏死[J].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2021,15(4):437-442.DOI:10.3969∕j.issn.1673-8705.2021.04.013.
[7]李伟,周乐.慢性肾脏病患者继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管理[J].中华肾病研究电子杂志,2016,5(01):19-22.